醫務人員在教青少年如何進行心肺復蘇。中國青年報·中國青年網記者 劉昶榮/攝
11月27日深夜1點30分許,35歲的演員高以翔在錄制綜藝節目《追我吧》的奔跑過程中,發生心源性猝死,引起網友廣泛關注。
《追我吧》節目組公布的相關聲明中指出,高以翔倒地后,現場醫護人員第一時間對他進行了搶救,并緊急送往醫院,但依舊沒有避免悲劇的發生。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徐軍告訴中國青年報·中國青年網記者,即使在患者倒地的第一時間就進行心肺復蘇,能完全搶救成功(指患者有良好的神經學預后)的幾率也不是非常高,院前心肺復蘇的自主循環恢復率為25%-40%,而我國心源性猝死患者最終能被搶救回來并完全恢復的概率只有2%左右。
徐軍表示,老年人多因冠心病導致猝死,而年輕人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一般是心律失常,如室顫。“室顫發生后心臟無法正常工作,導致大腦供氧中斷,而大腦對缺氧的耐受度非常低。猝死發生后,每延遲一分鐘,搶救的成功率就降低10%”。
徐軍建議,相對于依靠心肺復蘇進行搶救,更應該把關口前移,高度重視對心源性猝死的預防。一些年輕人在發生心源性猝死前的2-4周,身體會發出預警信號,如胸痛、胸悶、暈厥、呼吸困難等癥狀。
徐軍說,年輕人如果過度疲勞、長期精神壓力大,也可能引發心源性猝死。在此期間若又發生了感冒,更要警惕由感冒引發的心肌炎,從而導致猝死。“所以,感冒時如果出現胸痛、胸悶等癥狀,也應該引起高度重視”。
預防心源性猝死,年輕人應注意勞逸結合,張弛有度。徐軍表示,這個年齡段的人往往會因為覺得年輕體健,即便身體不舒服也沒有引起足夠重視,從而發生心源性猝死。
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血管內科醫生張永珍表示,預防心源性猝死首先要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。吸煙、不運動、熬夜過勞、應酬時大量喝酒、胡吃海塞是心源性猝死的四大原因。“改變不健康生活方式是基礎,效果不佳時必須用藥物控制。”同時,張永珍提醒有心源性猝死的家族史者,應進行檢查。
除了過度疲勞,運動過量也會引發心源性猝死。據了解,《追我吧》是一個運動量比較大的節目。北京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朱敬先醫生在接受中國青年報·中國青年網記者采訪時表示,通常,兩大人群會因為運動過量導致心源性猝死,第一種是先天性心血管疾病、心臟畸形等心臟病患者;第二種沒有心臟病,但是參加了像馬拉松這種挑戰身體極限的運動,導致人體電解質紊亂,也可能發生心臟驟停。
朱敬先表示,一般因為運動過量而造成心肺功能的損傷,在運動員中比較常見,普通老百姓是很少見的。“如果要參加挑戰身體極限的運動,應進行循序漸進的系統訓練,否則就是以沒有經過正規訓練的身體,去做運動員該做的事情。”朱敬先判斷,高以翔在凌晨劇烈運動,這個時段人的身體應該處于休息狀態,所以他可能是持續疲勞和挑戰身體極限兩個因素疊加,導致意外發生。
作為一名運動醫學醫生,朱敬先并不提倡夜跑,“因為夜晚人體的激素分泌水平和代謝水平比白天低,如果強行運動的話,容易對身體造成損傷,這種損傷持續累積起來是比較危險的,而夜跑猝死并不是沒有先例。”
“部分人群在發生猝死之前身體會有一些征兆。”朱敬先補充說,如果出現頭暈、惡心、心慌、胸悶等癥狀,就應該及時停止運動、休息,否則容易發生意外。
2019年11月29日 06 版
編輯:陽